发布日期:2025-08-06 来源: 网络 阅读量()
见到她的时候,正是夏初栗子花开满枝头的时节,一串串一簇簇的栗子花毛茸茸地伸展在绿叶间。栗子花洁白中泛着淡淡的绿,与青碧的绿叶相应和,带着些许的温润,这温润便伴着漫山的栗子树在山坡上疏散开去,四野的绿,便都温润起来。风吹树叶,哗啦啦地响着,也送来了浓郁的栗花香。
这是一个在群山环抱中安卧的村庄。黑山在东,老虎岭在南,由西向北环绕着羊角顶,绿色如玉,青山如黛。村庄依山而建,白墙红瓦,与周围的青墨山色呼应,蓝天白云下,安静而江南。
傍村的公路,水泥铺面,像一条灰白飘带,由北向南蜿蜒而去,这村庄便似要跟着这路跑去看外面的世界。
黑山村的张名文书记在黑山果蔬种植合作社接待了我们。崭新的合作社坐落在山脚新开出的一片平地上,房前红砖铺地干净整洁。一排平房,由大小不一的石块砌墙,墙面整齐又不失活泼;屋顶是青灰色方砖,白灰勾缝,方砖上面铺着黑灰色的小瓦,双层屋檐,古朴清新。房檐下立着五根朱红色的柱子,柱子与房檐相接处是大红色的中国结似的图案,廊檐上挂着五盏鲜红的灯笼,红艳清新,与房前绿树相映成趣,让人心里安静而愉悦。
正是上午十点钟的光景,阳光虽烈,山风却清爽得很。我们坐在房屋西山头的背阴处,围坐在茶桌前,听张名文书记谈黑山村这几年的振兴发展。抬眼是青山叠翠,触目是绿水青山,我们不由得沉醉其间。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大概就是这样的意境吧!
东望黑山,只见其山势巍峨,山体挺拔,林木葱郁,山石墨然;南眺老虎岭,但见山势蜿蜒,层林披绿,难见其真颜。其独特的地理形势,使得多年来黑山村“养在深闺人未识”,而极不便利的交通,也让黑山村几乎与外界隔绝。老百姓靠天吃饭,肩扛手提,锄镰并用,用最原始的耕作,向土里刨食。2014年村里还没有任何集体产业、也无任何经营性收入,村内外欠账非常严重;当时村里有130户贫困户254口人,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大多为老弱病残,黑山村被评定为“省级贫困村”。
“犯其至难方能图其至远。”2018年,张名文全票当选支部书记。那时,村两委班子虽然健全,但村中党员严重老龄化,战斗力不强。村委办公场所简陋,几间由村原小学改成的办公室,夏天漏雨、冬天漏风,办公没备差到无法正常办公。遇到有重大事情需要开会时,党员群众挤在只有10平米左右的狭小场所,好多人只能站着开会。张名文书记知道,要想带领大家脱贫致富,首先就要提振士气,树立大家对村委会的信心,坚信村委会的领导。于是,在帮包单位莱芜区委组织部的帮助下,张名文狠下决心,拍板建设了120平米的党群活动室,并多方筹措资金进行了装修、装饰,同时对村委办公室进行了修缮。党群活动室宽敞明亮、设施齐全,党员、群众在里面开会、学习再也不觉得憋气,而是精神抖擞、精气神十足。之后,村支部又先后发展了7名年轻的新党员,壮大了黑山村基层党组织的力量,并为村委会培养了优秀的后备干部。
为打造一支优秀的队伍,张名文书记与村两委一起起草《黑山村党员守则》,强化了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和监督。每周、每月、每季度的党组织活动,增强了党员归属感和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队伍建设好了,接下来就要打一场艰巨的脱贫攻坚战,只有打赢打胜这场仗,老百姓才能真正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
为了落实好党的精准扶贫的政策,张名文书记带领村两委积极走访村内困难户,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张名文书记深知安居才能乐业,百姓的安危更是挂在他的心头。他先后为14户贫困户申请危房改造,为42户贫困户申请人居环境提升改善,看到村民们住上了新建或修缮一新的房屋,张名文书记也有了“自有新厦数十间”“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激动和感慨。
“上级这么好的政策,如果因为我们的工作不到位,村民没有享受到,上对不起党和国家,下对不起父老乡亲”!于是,他带领村两委、全体党员,针对每户、每人逐一对标各项扶贫政策,确保政策能享尽享。他积极向上级政府申请,为46户67人申报办理了低保,为4户4人办理了特困供养,为5名贫困学生申请助学金。对于尚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他又积极为其中的47人争取办理了扶贫专岗,为36人争取了脱贫帮扶公益岗和劳保公益岗,让他们在家门口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每天劳动之后都能日进百元以上,极大地增加了他们的家庭收入。张名文书记就像一只火把,从党的政策里取来火源,燃烧自己的真诚和热情,为家乡为村民带来希望和温暖。
2018年6~9月,带领村民清理河道800米,修建拦河坝5座,清淤方量20万立方,砌石1200立方,总蓄水10万立方,灌溉农田50亩,总投资60多万元。
2018年9月 ,投资12万元,铺设自来水管道580米,修建150立方自来水池一座,保障138户贫困户饮用水的使用。
2019年3月,申请自来水水资源保护项目10万元,确保村民饮用水安全及充足水源。2020年1月,申请全村自来水管网改造提升工程,亲力亲为抓自来水户户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2021年,又实现了村内道路户户通,实现了“路到门口水进院”的美丽愿景。
2021年11月, 争取上级资金为全村230户村民安装碳晶板,实现煤改电取暖方式。
张名文书记深知:脱贫攻坚不能只依赖党的扶贫政策,更要积极出击,在党的政策指导下,走出一条坚实的创收之路。
靠山吃山。黑山村党委研究了当地种植优势,实施产业扶贫,给每个贫困人员发放优质姜种和肥料,依托黑山村土壤的特殊优势,指导村民先后种植了生姜、花生、蜜薯、玉米、小米等经济作物以及花椒、核桃、板栗等经济树种,多样种植,多方创收。
穷则思变。黑山村党支部在驻村“”王景春的帮扶下,成立了雪野黑山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初期,先是流转土地300多亩,积极开展经营活动,对入股的土地实行统筹安排,分片种植指定的农作物,由合作社回收产品;对未入社村民的农产品,如果其产品质量符合要求,也以同等价格回收。合作社再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既解决了销售渠道问题,又树立了黑山村优良的品牌,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张名文书记说:“到秋天你们再来,那时漫山遍野蜜薯、花生、西瓜、南瓜、板栗、核桃,你们想吃什么就摘什么。”
农产品的丰收,合作社的成立可谓是打响了脱贫攻坚的第一枪。如何把农产品卖出好价钱,就要有创新的思维和理念。2020年9月,村委会与山东盒子青年社群运营有限公司签订黑山农产品网上销售协议;10月,与彬琦传媒有限公司签订电商协议。之后又与多家商超、电商、公司、企业达成全方位战略合作,对花椒、生姜、蜜薯等农产品进行宣传销售。销售渠道打开了,张名文书记和支村魏珉及村委会成员又在产品的包装上动脑筋,行创新。蜜薯成熟的时候,他们把从土里刨出的整拆的蜜薯,稍事晾干后,进行朴素包装,带着山野的气息,飞向各大超市和济南社区。这样包装的“蜜薯一家亲”因为是原拆,没有任何的加工和拆分,既可以作为家庭摆件,又可以长久保鲜,只要不水洗,可以放一冬。想吃的时候,随时从原拆上掰下,蒸煮烤溜随便烹饪,都是甜糯可口,甚至可以像吃水果那样生吃。张名文书记说:“去年秋天,只是在济南的领秀城社区,我们就卖了20多万斤。最大的一拆蜜薯有28斤,我们卖了126元。苗山的书记听说后打来电话打趣说,‘你们这是把土也卖了啊。’张名文书记骄傲地大笑,就是啊,卖出了你们几倍的价钱。我们卖的不是蜜薯,我们卖的是智慧。”接着张书记又向我们解释道:“我们是从苗山引进的蜜薯,他们很好的蜜薯不过卖1.2元一斤,我们从村民手里收就是1.5元一斤,既让村民有了好的收入,同时合作社也有了较丰厚的利润。这真是徒弟打败了师傅,青出于蓝又胜于蓝啊!不过,我们特别感谢山东盒子青年社群运营有限公司,他们帮我们把整车的农产品卖到济南社区,却不收我们一分钱的手续费,是真心实意地帮我们脱贫致富。”
“有了蜜薯成功营销的经验,我们把所有的农产品都进行了创意售卖,两斤一盒,五斤一箱,包装到位,既方便了顾客的购买,又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量。因为质量过硬,我们也打响了“雪野黑山”“睐吾黑山”两个品牌。这两个品牌包含60大类300多种产品,只要是地里产的,我们黑山品牌都有经营。”张名文书记说这些话的时候,眼神里流溢的、表情里透露出的是由衷的自豪,这种自豪让47岁的人脸上有着孩子般的赤诚。
如何兴办具有黑山村特色的产业,张名文书记决定在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上下功夫。
黑山村深处大山腹地,却又是南北交通的要地。正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黑山村成为一个有着红色历史和红色精神的村庄。《莱芜八年抗战纪实》中记载,抗战时期,黑山村地处泰山区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地带,泰山区、莱芜县的各党政军机关和部队经常到黑山村驻扎。黑山村自卫团的民兵常配合八路军一起站岗,放哨杀敌。酉坡村泰山军分区医院的伤员,也常分散到黑山村的山上养伤,村里便派人秘密地为伤员送饭送菜,还要偷偷地给八路军筹备粮食。
解放战争时期,黑山村更是积极支前,筹备军粮、军鞋,运粮送弹上前线。特别是利用村磨坊里的磨和碾,把粮食磨成面粉,做成馒头、煎饼、窝头和油饼等,源源不断地送到抗战前线或者供给驻村食用。村民们亲切地称村磨坊为“红磨坊”。现在,村里仍然保留着红磨坊中的碾和磨,作为永久的纪念。
考虑到黑山村“红磨坊”的红色意义,在王景春的帮扶下,在区委组织部财力物力的支持下,合作社经多方考察,于2020年10月引进石磨设备及石磨面粉加工技术,成立了石磨面粉加工厂,取名“红色支前面粉厂”。面粉生产是一站式自动化生产,石磨面粉机的磨面部分为高硬度白色砂岩,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在磨面过程中不会发热,不会破坏面粉中的营养元素;再加上用最传统的工艺选取当年产的优质小麦,经过两次筛选,再进行低温低速研磨,保留了小麦的营养成分;前后36道工序,不添加任何增白剂、防腐剂,保持了面粉自然原始的麦香,口感爽滑、味道香甜。石磨面粉一经问世,受到客户好评,产品不但进入了莱芜知名超市宾馆商城,还被宾馆商城带入了龙奥大厦莱芜农特产品超市;在山东盒子青年社群运营帮助下,又被卖到济南的领秀城社区。张名文书记说:”在需求旺季时,早上四点就开始磨面,晚上一直干到十一点半,实在生产不下来时,我们就轮班生产,就连生产面粉剩下的麦麸子客户都很难抢上,因为里面还含有百分之十的面,可以添加到面粉中,做麸面馒头,香煞。”
这些有创意、有特色、有市场的产品,有效地推动了乡村产业的价值转化。面粉厂运营当年实现销售收入4万多元,改写了村集体无产业、无经营性收入的历史。2022年销售额超过15万元,实现利润收入8万元,石磨面粉已成为了黑山村的特色产业。今天的“红色支前面粉厂”已接过当年“红磨坊”的大旗,带领村民走在奔向富裕生活幸福的大道上。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这美丽的群山环抱,碧水蓝天,让生于斯长于斯的张名文书记,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爱着这里的父老乡亲。他不仅要让自己的家乡变成美丽的“世外桃源”,他还要让外面的人源源不断地走进来,到他们的桃源来做客。
于是,村集体多方筹措资金20万余元,走访各地学习设计经验,全力打造集现代观光、休闲、采摘、研学、游学、品尝特色农家饭于一体的“黑山田园”。说干就干!2022年4月30日在魏珉的带领下,党员群众凝心聚力齐上阵,向村集体撂荒多年的荒山果园发起了攻势。瞧,这寂寞多年的荒山一下热闹起来了,挖掘机“轰轰轰”地唱着欢快的歌在深翻荒地,30多名村民紧跟其后一点点修整土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石头都给捡出,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山坡上到处是机器的轰鸣声,人们高声谈笑声,鸟儿们婉转歌唱声;大家割荒草,垒堰坝,每一棵果树都细细修剪,每一块堰坝都牢牢地砌平,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努力,30亩杂草丛生、乱石满地的荒山果园不见了,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瓜果满山独具特色的田园综合体出现在大家的眼前。张名文书记领着我们上山参观时,只见层层梯田,满眼碧绿,满山的梨,桃,苹果,板栗,山楂,核桃等果树,开花的开花,结果的结果,枝枝含情,叶叶含笑。张名文书记说:“今年三月份我们又开始了第二期整山工程,60名村民又整理了荒山荒地30亩,主要种植优质蜜薯和富含高油酸的优质品种潍花-22花生。这种花生榨出油来,香味浓郁,加热到300度也不容易导致脂肪变性,因为高油酸的化学性质更稳定,可长久保存,就是老百姓说的过个六月也不会腊脂子气。”说话间,我们来到了花生种植园,一簇簇一行行的花生探头探脑都已钻出地膜,叶子油亮油亮,泛着光,好不喜人。
张名文书记说:“最喜人的是秋天庄稼丰收的时候,山东盒子青年队从济南给我们带来大批的客人,他们来到黑山,一边赏山赏景,品尝柴火大锅农家菜,一边采摘果实,体验田园生活。漫山的西瓜、蜜薯、花生、南瓜、冬瓜、甜瓜2元一斤,游客们欢欢喜喜地采摘,我们欢欢喜喜地招待。地头上我们村委会两个人,一个负责过秤,一个负责收款,他们满载而归,我们钱财满盆。”
的确,没有比这更喜人的事了!2021年黑山村实现集体创收15万元,2022年集体收入20万元,2022年被评为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2023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2021年被评为莱芜区委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被授予“五星级”村党组织称号。2022年2月 ,张名文书记也被评为济南市莱芜区第一次党代会代表。
如今的黑山村,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已经徐徐展开,这也正如张名文所说,“只要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事,多为群众考虑,就一定能办成事,办好事。过几年你们再来这里,看到的一定是一个更加美丽富裕的新黑山。”
一边走一边看,不觉来到黑山田园的入口处,青砖大门廊檐覆盖,大门之上,四个镏金大字“相约黑山”闪闪发亮,大门两侧亦是金色大字,上书“梅兰竹菊迎风开,瓜果栗枣盼君来”,黑山好客的胸怀迎风展开。张名文书记说:“下一步,黑山村会继续做优‘石磨面粉加工、蜜薯种植、山楂种植、休闲餐饮’四大产业,这更需要大家多多走进来,了解黑山,帮助黑山。我们也会继续努力,做优自己的品牌,走出黑山,走出济南,走向世界。去年,我们黑山的农产品先后参加了2022济南莱芜农民丰收节暨京东农特产购物节、中国(山东)跨境电商交易博览会、2022中国济南莱芜生姜文化节暨第九届国际姜产业博览会,为黑山农产品走向世界迈出了第一步。”走出大门,回望,大门正面鎏金大字上书“黑山田园”,两侧金色大字,各书“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携手共建美丽田园”。是啊,黑山村的速度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党的乡村振兴好政策。
“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黑山村的长足发展,更离不开八方支持。帮包单位区委组织部积极支持资金和物力,仅支持的烟薯25号苗栽5万棵,就让产量达25万斤,为村民增收30余万元。组织部委派的魏珉来到黑山村后,以村为家,为民排忧。黑山村治理荒山大会战时,魏珉书记更是三个月没下山回家。魏珉书记还积极对接派出单位为黑山村捐赠了价值5万多元的电子办公设备,极大地推动了数字经济同三农产业的结合,促进了黑山村的振兴发展。
置身党员活动室,感受着它的干净整洁、宽敞明亮。墙壁上张贴着鲜红的党旗和入党誓词,表达着黑山人“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展览柜里陈列着黑山村所开发的各种农产品:瓶装的、袋装的核桃、花生、槐花蜜、小米、花椒、石磨面粉等,其中新开发的野生中草药药茶更是令人惊奇,蒲公英、车前草、酸枣叶……这山野之中司空见惯的野草,现也变成了人们口中宝,成了黑山村振兴发展的宝。这“变野为宝”的新理念深深地感动着我们,这正是“思路决定出路,行动铸就辉煌”。习说:“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夜幕四合的时候,村庄内九十多盏路灯齐齐点亮,黑山村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安卧在静谧的群山中。山风在耳,依然清爽。
【作者简介】王莉,女,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儒林文院副总编。性平淡,不喜雕饰;喜山水,愿跋涉纵情。嗜书爱书,偶有涂鸦。曾在纸媒《鲁中晨刊》发表多篇散文和诗歌,文章诗歌亦曾偶获奖项。
1.儒林文院是一家公益性的文学平台,文院的每一位老师既是崇尚“诗和远方”的文学爱好者,也是讲奉献、敢担当、有作为的文明社会践行者;
3.文院不追求阅读量,创作人员不得恶意刷票、炒作,若发现涉嫌损害文院名誉者,即予取消创作人员资格;
4.文院本着“快乐文学、轻松文学”的创作理念,不设置与文字无关的任何要求;
5.文院拒绝一稿多投,投稿后如15天内未被本刊采用刊发者,作者可自行处理;
6.文院以“慈善、公益、道德、良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原则上不提供稿酬,但鼓励优质创作,对一些优秀作品(与阅读量无关)文院将给予5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奖励。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DG视讯·(中国区)官方网站